商业人物:张一鸣精准计算的750亿
专栏:iYong 快讯
发布日期:2018-11-16
阅读量:3705
都说武夷山有三杰,在这个BAT笼罩的环境下硬生生的撕开了一个口子,成就了国内除了蚂蚁金服估值最高的三家独角兽TMD。 TMD指的是头条、美团和滴滴。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15年,彼时三家的估值分别是170亿、151亿、28亿美元。字符上排在最前面的T其实估值是垫底的。 这种格局似乎在今年年中出现了变化。先是M登陆了港交所,王兴敲钟的片刻也为美团带回了380亿美元的市值。紧接着8月份,传出头条新融资的消息,据最近两天媒体报道,此次融资已经接近close,估值为750亿美金。 750亿美金是什么概念?如果传言属实,在全球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今日头条估值仅次于蚂蚁金服和Uber,排名第三。不仅在新兴独角兽中独领风骚,这个数字甚至还远高于BAT中的百度,这家早于头条十多年成立,2005年就登陆纳斯达克的老牌巨头,迄今市值也不过645亿美元。 而几年前,甚至多次曾传出后者要收购前者的消息。 事实上,在TMD成型之前,许多独角兽的估值是远高于三者的。最有力证明的是,在TMD这个称号出现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独角兽名单中排名前三的其实是蚂蚁金服、小米科技和陆金所。 但后来之所以叫TMD而非MML的原因在于,美团、滴滴、头条非国资、非BAT嫡系、创始人都是80后,想象空间大。 更重要的是,三人更有战斗精神,也敢于从BAT嘴里夺食。 不过与王兴、程维相比,张一鸣曾经总是不那么起眼。 一 移动互联网创业潮来临后,VC圈子内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如果这个事阿里和腾讯也要干,你怎么办?” 这个问题抛给TMD,王兴和程维或许会激昂的罗列出自己的规划,而张一鸣则可能只会沉默地笑一笑。 事实上,会咬人的狗不叫,沉默的人也更可怕。 身为阿里人却拿了腾讯钱的程维周旋在AT间的故事人尽皆知,最终通过合并快的方式得到AT双方的加持,鲸吞了舶来品Uber,垄断了国内出行市场。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也在最初拿了阿里投资后披荆斩棘,高坐O2O王位之时迎来了腾讯,并放话“腾讯是朋友,阿里是对手。” 话是这么说,但王兴对于腾讯也并非完全顺服。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当美团兴致冲冲的收购了钱袋宝准备做移动支付时就遭到了腾讯的制止。后来妥协之下,腾讯以美团点评出现在微信九宫格入口的代价换取了美团延期上线移动支付。 美团当时收购钱袋宝花了2个多亿美金,而微信九宫格入口的估值高达10亿。 这一点上,看起来有些木纳的张一鸣显然没有同样出自武夷山脚下的王兴、程维那么游刃有余。 张一鸣外表斯文,举手投足间还有一股书生气,丝毫不能让人将他与创业者联系起来,也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没有战斗精神。 这一度让张一鸣错过很多。 2013年初,在海纳亚洲的王琼带领下,张一鸣来到了金沙江国贸三期的办公室,寻求B轮融资,当时的头条估值不过5000万美元。 双方只聊了15分钟,朱啸虎便明确拒绝了张一鸣,“那时候,新浪的市值不过30亿美元。5000万美元的估值投一个移动端的新浪,你让我怎么赚钱?” 看不到“钱”景只是托词,更重要的是,朱啸虎看不出眼前这个的小伙子身上的狼性,而战斗欲和战斗力才是他一贯看重的。 毕竟当时朱啸虎在投资拉手后也是自己赤膊上阵,摇旗呐喊,但吴波显然没有王兴更有侵略性,后来拉手败走,美团称王也证明了这一点; 朱啸虎在力押滴滴也是因为看到程维身上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并未顾及当时的网约车赛道已经接近饱满。投资戴威和张旭豪时亦是如此。 朱啸虎后来复盘时也说,他喜欢有力量感的创业者,“外表比较清秀的我们错过了,像张一鸣。” “看着这个小孩儿蔫蔫的,不是我投资的风格。” 只是后来的朱啸虎可能没想到,这个蔫蔫的小孩会和百度、腾讯、阿里这些创业者避之不及的巨头四处开战。 张一鸣的野心远比外表要来的凶狠。 二 今年“头腾大战”期间,曾有不少人把张一鸣比作几年前的周鸿祎,kuso就在一篇文章中直言,“最近一段时间今日头条各种昭然若揭的碰瓷和表演,其实本来就是剧本中设定好的情节,其目的就是要激怒腾讯,引得腾讯封杀。” 并称“这倒是跟8年前的3Q大战有着颇多雷同之处。” 事实上,张一鸣远没有老周那么世故,也并不懂得在危机公关时卖力表演。就他而言,战争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在头条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张一鸣在之前已经计算好的。 张一鸣是个精于计算的人,也理性的可怕。 在身边人的眼中,他总是试图说服人,而非感染人。他说话时语调和语速几乎没有情绪起伏,高兴和沮丧都不轻易示人。如果见面聊天话题是他不感兴趣的,明显显得精神不振;聊得兴起,就滔滔不绝,如果对方说某某公司股价是4毛,他会马上掏出手机查看,纠正说,你看,是3毛6。 今日头条主打内容算法推荐,主张通过机器学习来取代人工编辑,而张一鸣也像一台机器一样训练自己。 他试过将一天的时间切割成小块,精准地去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这样做的效果不佳,“我觉得更大的效率来自于重要事情上做得好,而不是在处处做得好,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这位程序员立刻调整实验方向,转而探寻自身专注高效的波峰。这一回,他得出了有效结论: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不太激动,也不太郁闷,并且睡眠充足。 张一鸣曾反复表示睡觉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他又会保证自己每天必须睡足7个小时,以便获得最佳状态。 张一鸣没有太多情绪化的东西,他过的像台机器,人生周转于找到目标——完成目标,如果失败,就优化手段。 一件小事可以证明。 大学时,张一鸣的一个女同学电脑坏了,他去帮忙修完电脑回来,兴奋的告诉室友,“那宿舍有个女孩子不错”,他喜欢,决定要追。 接着他总跑去修电脑,和女孩在BBS上聊,结果表白的时候姑娘连好人卡都没发,毫无余地地拒绝了他。 室友本想安慰他,但张一鸣反而觉得没什么所谓,表白失败就感觉是“这件事跟你说一下而已,然后你有不同意见,没事,我们接着来。” 两个月后,张一鸣牵着姑娘的手站在室友面前,而后来那个姑娘成了他的太太。 三 张一鸣是一个“技术为上”者,很多时候,人们看不到他的价值观。这一点在今日头条的产品上也能略见端倪。 头条的产品核心是算法,而算法是基于用户兴趣和数据产生的,头条不设编辑,不加以人工干预。 在接受《财经》专访时,张一鸣说:“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们不想教育用户。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是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我也许有我的判断,但我不想强加我的判断给头条。” “企业和媒体的区别在于: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这个我们不提倡。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同时,我们确实不应该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我也没这个能力。” 在张一鸣看来,算法只是算法,对于附庸“高雅”还是“庸俗”,选择的权利在用户手中。这一点上,似乎与快播的王欣相同。 罗振宇曾评论头条系产品“是一款“母爱逻辑”产品,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不会教用户克制、自律。而是全力满足你自己的内容阅读需求。” 但和王欣不同,张一鸣更加现实。在2017年头条被网信办约谈四次、被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并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查处1次后,2018年今日头条的价值观正式出炉:正直向善、科技创新、创造价值、担当责任和合作共赢。 用“知错能改”来形容张一鸣并不恰当,很多时候的张一鸣只是能在坚持和现实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张一鸣很尊敬王兴,很多时候在公开场合提起王兴时也故意放低姿态。而事实上2009年在饭否被关闭后,团队只走了两个人,一个成为独立开发者,另一个便是技术合伙人张一鸣。 前几年头条四处开战时,曾数次传出腾讯要收购头条的消息。张一鸣公开表态,他称:“创立今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多没意思。” 在面对百度和阿里要将其收购的传闻时,张一鸣也极力否认,坚定了“不站队”的做法。 事实上,在早期时张一鸣曾想过将头条三度易手,其中就不乏一些巨头。而现在的不站队策略更利于头条的发展。 四 有人问张一鸣的边界是什么?他回答,“我做事从不设边界。” 头条扩张的逻辑也是如此,且树敌无数。 信息分发领域,头条VS百度;内容创作领域,头条VS微信;问答领域,头条VS知乎;懂车帝VS易车;社交领域,头条VS微博;短视频领域,火山小视频+抖音西瓜视频VS快手+秒拍;电商领域,最近的上线的值点VS拼多多+淘宝…… 头条系的产品正是以头条为内容核心,以信息流为手段,不断向外扩张。 很多人奇怪今日头条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头条沿着内容扩张的想象空间大,以信息流为手段的方式国际化相对容易。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流量衡定一家公司的价值不再是唯一手段。用户时间和变现方式也是考量标准。 在这一点上,头条展示出了强大的生机。 根据Questmobile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各巨头使用时长占比现实,头条系各产品已经占据9.7%,仅次于AT。 占据了用户时间,再在用户时间上扩张赛道自然手到擒来。 并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头条也一骑当千。 目前中国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中,模式上几乎都是copy to china,老巨头BAT如此,新花旦MD也是如此。电商、社交、搜索引擎加上出行和团购,中国这片土地有的,硅谷也都有。 这导致当这些公司出海的时候,必定会受到本土企业的阻击。本地企业出不去,外来巨头也进不来。 但是头条是一个异类,它在海外还没有明确的对标。另外,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的方式,并不需要过多顾及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而后,抖音在海外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 换句话说,头条现在能在国内做的扩张,未来也能在海外做得到。 这或许也是张一鸣从一开始就算计,啊不,计算到的。 说点什么
发表
最新评论
|
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